在我當實習工長的時候,在施工現(xiàn)場聽到最多的回復是:“看的過去就行了,后期裝飾會處理這點小問題。”當我管理一棟樓,每每與班組提起看到哪根梁的箍筋墊塊未加好鋼筋貼著模板會露筋,哪里的梁起拱以后模板拼縫不貼合應該讓人及時修復處理以免漏漿等問題的時候,得到的答復往往是:“工地現(xiàn)場看的過去就行了,施工隊伍不是機器,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完美,要搶工期又要做好,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每次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被我立馬回絕。
都說張弛有度方能封頂大吉,卻沒人定義張弛有度應該是什么度。在我看來,張弛有度不止是工程的進度,更該是工程的“高度”,是把每一個質量細節(jié)做好當成自己的作品去欣賞,模板拼裝就是畫紙上的初步構圖,鋼筋綁扎屬于中期上色,混凝土澆筑完成就是最后的上色。
在建筑行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前有印度阿三哥48小時建好10層大樓的驚天動地,后有長沙小天城項目19天建成57層高樓的驚人壯舉。結局也是那么的契合,都在不可思議的工期內完美交卷。
回望這些工程的進度,不禁發(fā)出感嘆,太牛了!以最迅猛的速度,最快捷的進度為基石,把無法想象的工期計劃按時交付使用。然而,在大眾媒體都在聚焦一棟樓多少天封頂時,卻沒人關注這棟大樓能否滿足質量要求,人們關注的重點永遠是建筑的速度,而不是建筑的“高度”。因此,作為建筑人的我們在工作中就更應將“速度”與“高度”并駕齊驅。要知道,建一座千年不倒的高樓,比一天建十座大廈的意義更大。